在中医学里,痢疾被归类为“泄泻”、“肠澼”等范畴。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感与排便时可见脓血或粘液。中医诊断和辨别痢疾一般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望诊:察看病人的面色、舌象及排出物的性状。如病人面黄肌瘦,舌质淡红苔白腻,大便中夹有脓血,则考虑为湿热内蕴所致。
2. 闻诊:听取患者口腔气味和大小便状况。若口臭且小便短赤,多属湿热;反之,若没有明显异味,可能是寒湿或虚证。
3. 问诊:详细知道病人发病前后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随着症状等信息。如最近是不是有食用生冷食物史、受凉历程等,与是不是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状。
4. 切脉:通过把脉来判断体内气血情况。痢疾患者常表现为滑数或弦紧之脉象。
中医在诊断时还应该注意与其他疾病的辨别:
- 与泄泻相不同:虽然两者都有腹泻症状,但痢疾特指大便中含有脓血或粘液,并伴有腹痛、里急后重感;而普通泄泻则多因饮食不当引起,表现为水样便,没有明显脓血。
- 与其他肠道感染成人两性疾病如急性肠炎等相不同:主要依据病史采集及临床表现进行区别。比如,急性肠炎病人可能有食物中毒的历史,且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很多白细胞或红细胞。
在现代医学中,确诊痢疾还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譬如做大便培养、血常规等辅助诊断办法。而在中医治疗上,则会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