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外治办法主要包含针灸、拔罐、刮痧、贴敷等。这类治疗办法多以调整机体功能、促进气血流通为目的,下面对几种容易见到的外治法进行简要介绍:
1. 针灸: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加细针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操作时第一需要依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合的穴位,然后用消毒过的针具根据肯定的角度和深度刺入皮肤,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调整针感,直至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即“得气”),最后留针肯定时间后拔出。
2. 拔罐:借助燃烧或抽吸的方法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此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及疼痛症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选取合适的罐具,并确保安全有效地产生负压。
3. 刮痧:用特制的刮板沿着皮肤表面反复轻柔地刮动,以出现红紫斑点为度。这种办法能够帮助疏通经络、驱散风寒湿邪、改变微循环。推行前应先清洗皮肤并涂抹适当介质如滑石粉或植物油。
4. 贴敷:将具备药效的物质制成膏剂或其他形式直接贴附于患处,通过药物渗透用途达到治疗成效。在用时需依据病情选择适合的制剂,并注意察看局部反应状况。
以上各种外治法均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同时,在实质应用中还需结合病人个体差异和具体病证特征灵活使用适合的治疗办法。
相关文章推荐